《KANO》本片背景主题为描述嘉农棒球队于1931年的故事,因此拍摄场景多于嘉义市拍摄,并将嘉义市西区刘厝社区重新打造1931年代嘉义市街道、喷水池(1927年完工,1970年许世贤市长改建)等旧景。2013年3月29日剧组于嘉义市拍片的片场,借用场地期限仅到三月底,面临拆除,当地居民刘厝社区民众紧急陈情,希望保留做电影城,发展观光,电影公司随后向市府申请展延借用期三个月,暂时化解拆除危机。2013年暑假苏力台风来袭,片场部分设施遭吹倒,市府因此决议将片场拆除。魏德圣说:“场是拍片需要搭设,不是为市政需要,片场保养维护费用庞大,在配套措施及完善管理办法未建立前,难保留”。KANO这个故事中的日本人:近藤兵太郎、木瓜先生、八田与一等,都描绘成对台湾有大贡献的好人、伟人。片中台民日人融洽相处,整个社会欣欣向荣。进入日本殖民统治秩序之下的高校棒球甲子园,是孩子们成功与否的奋斗目标。
该片的核心指导方向:凸显在日本帝国秩序下的“殖民现代性”。殖民主义者在殖民地改变制度、带来些现代化建设。殖民地区的人民固然会对殖民者的侵略压迫产生仇恨,有时候也会怀念侵略者带来的现代化知识、接受他们不同的文化。但是从魏导演的电影创作脉络中看到,他对大和民族的文化及其他相关种种,充满了仰慕与爱眷,透过比较间接的电影手法一一道来。KANO这部片子的主要故事情节,在说一群学生的运动经验,顺势烘托出殖民体制下的日籍专业人员,透过水利工程、农业研究、竞技运动等来“启蒙、建设”落后的台湾社会。全面肯定了殖民历史对台湾现代化的贡献。所以有人称这部电影是在“美化”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,应该不算是冤枉魏导演。